随着人工智能与新能源革命浪潮的推进,工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职说”团队于暑假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苏州多家科技企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聚焦高校毕业生求职难、企业招工难并存的供需矛盾问题,通过和企业HR、一线研发人员面对面访谈,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和招聘现状以及向大学生发放问卷,深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专业技能和求职方向的重合与偏差。团队自主开发职位匹配系统,聚合分析用户信息,构建就业知识图谱,为毕业生提供匹配实际就业能力的精准就业信息,实现就业选择与用人需求的双赢,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就业市场的优化与升级。
为确保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职说”团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构建了关于工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初步框架,并据此设计了面向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两套线上问卷以及一份详细的企业调研访谈大纲。问卷内容涵盖就业能力现状、求职意向、岗位认知、就业建议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收集双方的信息与反馈。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共收到来自174位工科类大学生的有效问卷,并与苏州多家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类企业进行了线上、线下访谈,为调研积累了丰富的样本数据。
毕业生就业事关学生及相关家庭,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调研发现,工科类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储备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实践操作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上仍存在不足。大家普遍希望通过提升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等方式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但部分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求职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与此同时,企业普遍看重工科类毕业生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个人道德品质。然而,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过于关注专业能力,忽视了部分软实力的培养。
基于调研发现,“职说”团队初步整理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工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和职位推荐系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剖析了当前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措施。此外,团队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计算机专业知识,自主研发了智能职位匹配系统,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精准的岗位推荐,实现了从“人找岗”到“岗找人”的转变。
“职说”团队认为,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应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学生需保持学习热情,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企业则需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三方合力,“职说”团队期待为工科生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共绘美好就业蓝图,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顾秋萍通讯员张东润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