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这是我儿子穿军装的照片,这是他在战场上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的奖章和证书,这里还有他给家里写的3封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街道锣鼓村,烈士夏子霞85岁的母亲李银莲在女儿夏秋珍搀扶下,含泪将儿子生前的遗物郑重交到湖南革命军事馆工作人员手中。3封沾满泪痕的家书,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你看这儿,有的地方字迹模糊,信纸发黄,这是烈士写信时流下的眼泪浸湿形成的。”1982年入伍,参加过边境作战的夏子霞妹夫陈才高,指着信笺上的印记哽咽介绍道,“当时,大家心里都清楚,往后还有没有机会回家见亲人是个未知数,都是边流泪边写家信的……”
1977年初,李银莲的长子夏子霞入伍来到驻广西某部。1979年,他第一次上战场,就荣立三等功。1981年5月5日,他第二次上战场。5月16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被批准为烈士并追记二等功。
“这3封信都是1981年5月8日哥哥在战斗间隙写的。一封是写给他的女朋友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只写了一半。其他两封是写给父母和我们兄妹的。这3封信还没来得及寄出,哥哥就牺牲了,部队将信随哥哥的遗物一起寄回了家。”夏子霞烈士的小妹夏秋珍告诉笔者,“哥哥牺牲后,我妈妈时常把这些信和照片捧在手心,站在门前眺望远方,盼着哥哥有一天能回来……”
“亲爱的父亲母亲:你们好,近来福体安康吧!你们可能听到广播了吧,5月5日早上,我连也奉命参战了,地点在宁明夏石法卡山……”
“亲爱的弟弟妹妹:你们来信中提到探家之事,我也天天盼着探家,回家看望父母、弟弟妹妹们;看望家乡的乡亲们。但是,部队是有组织纪律的,个人利益要服从革命利益,要把党的利益当作第一生命……”
“夏子霞烈士在战场上写下的这些家书,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亲人的眷恋和视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赫山区人武部领导说,“尽管那场战斗已经过去40多年,但烈士们当年‘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豪情壮志和牺牲奉献,永远值得铭记,他们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我儿子。这些东西全部托付给你们保管了,谢谢你们!”临别时,李银莲紧紧拉着湖南革命军事馆工作人员的手,话未说完泪已流。
“老人家,请放心。我们一定收藏好这些遗物,让它们成为激励三湘青年参军报国的教材。”工作人员郑重承诺。